2000年的夏天,15名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向西北进发,赴新疆且末县任教。
数千里之外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,干燥而多风沙,生活条件比较艰苦,但这些青年教师眼中,倒映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。
25年时光,被一个个课堂“填满”——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班,让学生在朗读唐诗宋词中感受语言韵律;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,在红色故事中感受革命文化的厚重;牵线河北唐山,开展“手拉手”活动……
老百姓记住了他们:李桂枝老师爱生如子,王伟江老师走遍每个乡镇做家访……这批志愿者累计培养7700余名各族学生,帮助4000多人圆梦大学,更有超过3300名学生受到他们影响,学成归来投身家乡建设。
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。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感召下,在队员们感人事迹的激励下,一批又一批青年循着他们的足迹而来。
土地,会记得播种的人。
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西藏山南,有一位“侯老师”。2011年,安徽省利辛县第一中学教师侯纯广奔赴新疆和田支教,他自创“通用语+化学术语教学法”,帮助学生理解记忆;他采用“循环复习法”,在讲授新知识时巩固旧内容,确保学生能跟上进度。2022年,他再次请缨去西藏山南,组织开展山南市联合专题教研,助推当地化学教学水平提升。
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,家长都知道“任老师”。2014年,任明杰到大辛庄小学当特岗教师。当时,村小条件艰苦,任明杰补墙壁、修窗户,但他深知,更要“补”的是教学质量。他以阅读引领学生,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;记录学生成长点滴,倾听学生心声;写下280万字从教日记,不断向研究型教师迈进……
这片土地上,他们是坚韧的根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中学教师刘玉忠初到学校时,因学校床位不够,他一度睡在学校的办公桌上。“城里不缺老师,村里的娃娃需要我。”40年间,刘玉忠扎根在索伦河谷的边境线上,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,通过学生互助激发学习内驱力,大大提升教学质量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良田中学教师秦春娟,在山区讲台上扎根。她立志用知识改变山区学生的命运。秦春娟从几台老旧的计算机“起步”,建起计算机教室,推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落地,带着学生获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。
这片土地上,他们,是清冽的泉。
悠悠笛声,飘荡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。教师肖惠文教学生们吹笛、制笛技艺,让美育扎根乡土,浸润山区孩子心田。
琅琅书声,回荡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。教师黄俊琼用阅读“点灯”,让山里的孩子“手中有书、心中有光”。
婀娜舞姿,闪耀在西藏山南市特殊教育学校。教师古桑曲珍成立西藏首个“岗拉梅朵”残疾人艺术团,领着特殊儿童舞出自信精彩的人生。
“最美教师”,美的是师生情,甜蜜、深沉,平凡而伟大。